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协要闻 >
正文内容

为做强柑桔产业 新邵县科协倾情领衔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8-04-07 16:11:53

为做强柑桔产业  新邵县科协倾情领衔

元月14号上午,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可在县国税局的会议室里,处处热气腾腾,人人满面春风。由县科协主办的“新邵县柑桔产业厂会协作会”正在热烈进行。

我县是湘中柑桔大县,县委政府曾做了二十万亩小水果的规划,多年来一直把水果生产作为农业的重头戏。近年来柑桔产业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生产单位规模过小,产品质量不高,管理模式落后,没有自己的品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过低。为把桔农组织起来,为我县柑桔产业做强做大,为“做新农村”贡献力量,县科协组织召开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协作会。

这次会议邀请了县内15家规模较大的柑桔生产场所的负责人、湖南果的食品公司负责人李文、邵阳心连心食品公司负责人曾放良、柑桔流通企业负责人罗柱生、柑桔生产技术权威陈凯升、农业战略咨询权威隆旺夫参加,会议由县科协主席何东平同志主持,县科协全体干部都参加了会议。县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周芙蓉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沟通、协作、发展”。即通过多次技术、生产加工、销售各方面人员的交流沟通,通过与政府领导及各界人士的交流和沟通,达到大协作,从而促进柑桔产业的大发展。

会议与会人员争相发言,交流信息,交流经验,气氛十分热烈、和谐、摧人奋发。通过次次交流,与会人员认识到我县柑桔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一、生产单位规模过小。全县约2万亩柑桔,却有上千户生产单位,多数生产单位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水平。他们不是在从事商品生产。

二、产品质量普遍较低。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全世界都在生产绿色食品,而我县柑桔生产连无公害食品的问题都没有引起广大桔农的足够重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产品外销和罐头出口屡屡受挫。

三、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广大桔农普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剪枝施肥各唱各的调,果实采摘罗通扫北,大年小年差别大,产量质量都不稳定。

四、没有自己的品牌。红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虽然注册了“红茂”商标,但只有2千多亩,没有影响力。其余各乡镇都没有自己的商标。

五、产业组织乏力。全县上千个柑桔生产单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处于散兵游勇军阀混战的局面。如果组织得力,我县借凭天时(我县正大量承接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投资转移)、地利(我县有最适宜柑桔生产的土壤和气候,我县离两广最近的县之一)、人和(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柑桔产业),定能在全市全省异军突起,重新夺回柑桔产业强县的大旗。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致认为,今后我们一定要做到:

一、成立柑桔协会,将广大桔农组织起来,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建我们自己的柑桔集团军。

二、建立自己的生产技术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产品质量上台阶,最终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三、推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全县统一品牌销售,使我县柑桔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全体与会人员一致请求:

1、县乡两级政府尽快制订优惠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再次集中规模经营,加快我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

2、要把引进农业企业列入对各单位招商引资责任制考核范围,力争引进23家香港农业投资商袁谦诚先生一样的老板,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协会做中介的集团化组织系统。

3、人民政府应加强与银行系统的沟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农业企业的放贷力度,大力支持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