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联龙村的葡萄熟了 科技示范户的脸笑了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0-12-21 16:24:13

 

时值初秋,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联龙村的葡萄进入了成熟季节。来自城步、武冈的经销商络绎不绝地来到了这里,路边的大小车辆排满了长队,葡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联龙村村民廖德光此时脸上又露出了深情的微笑,迎来他的第四个丰收之年。

这位农民出身的科技示范户种植葡萄走过了他漫长的十年艰辛之路,1999年,年值42岁的廖德光,面对自家的几亩荒山在苦苦地思索,如你使荒地变为致富的聚宝盆,是种还是养,他走访了县科协、县农业局、县蓄牧局等单位,并订阅了种、养等方面的科技报刊,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及从资料中报刊,通过技术同的指导及从资料中的权衡,最终,廖德光决定将自家的6亩坡地种植葡萄,从此,一条探索葡萄种植的钻研之路便起步了,2000年廖德光从外地引进葡萄苗8个品种绝大部分没有成功,它们不是早熟就是退生,口味也不理想,面对此情此景,廖德生犹豫了,是放弃?还是继续?生性屈强的他选择了继续。外地品种虽然有它的缺点,但也有它的优点:果大,本地品种果小,糖度高;本地品种适应本地气候,外地品种不能适应本地气候。这时,廖德光脑海里闪出了灵感,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显现:何不将外地品种与本地品种嫁接,创造一个既有外地特点又有本地特色的新品种呢?!想到了就干,第二年春天,他选择了一种外地品种与本地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在嫁接的过程中,廖德光认真学习嫁接技术并到县科协请来技术员进行指导,通过嫁接的葡萄苗发出了新芽,长出了新枝,爬满了藤架,廖德光对待那些通过他精心培育的苗子,比对待自己的老婆、儿女还要热心、精心。为了掌握它们的生长情况,廖德光除了吃饭之外,大部分时间就是待在葡萄地里,有时连晚上都在葡萄地里度过的。为了掌握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廖德光从整地、嫁接、种植、施肥、防病虫、修剪枝条,打架以及天气、气候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笔记本都记了好几本,村里人说他是“葡萄迷”,家里人说他是“”“葡萄王”。功夫不负苦心人,2005年,奇迹出现了,在廖德光嫁接的十棵葡萄树中有一棵结出了果子,既有外地品种的大果特点,又有本地品种粮度高的特点,就是说:葡萄粒大,又好吃,而且挂果又多,此时此刻,廖德光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苦苦钻研5个年头,今朝终于尝到了喜悦的甜头!试验成功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苗岭山寨,不少人上门求教,廖德光也毫不保守地传授经验,三年中,他亲自指导种植葡萄的村民达三千多人次,同时,也传出了许多的故事:一位外地人想出一万元来买他的那棵葡萄的新品种,当时,一万元可是个不少的数目,然而,廖德光没有动心,他对那位外地人说:“不说是一万元,就是十万元,我也不卖”!因为,这是他花费了六年的心血啊。

如今,这种新葡萄,在联龙村,甚至在城步成了当家品种,村里有十多户种上了他的品种,外村有一百多户处上了他的品种。2008年,在严重的冰灾中,廖德光的葡萄还是为他带来了5万元的纯收入,今年廖德光种植的葡萄面积4亩,预计亩产8千斤,销售价按每斤3.5元,光收入上10万元。

廖德光,这个只有初小文化水平的普通农民,由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对脱贫致富的期盼,终于走出了一条靠科技致富的道路。2007年,他被县科协授予“县级科技示范户”;2008年被邵阳市科协授予“市级科技示范户”;2009年被湖南省科协授予“省级科技示范户”。谈到今后的打算,廖德光也有他人生的目标:葡萄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扩大6亩,原有的3亩弥猴桃再扩大10亩,将养殖的200只土鸡再增加200只,自己富了后,还将带动本村及外村的村民共同致富。

 

 

城步苗族自治县科协

20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