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县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出硬招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2-04-06 10:09:06

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质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绥宁县作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将生产更多更优的杂交水稻种子,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狠抓“菜篮子”工程,为全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贡献。

一、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出硬招绥宁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大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县委、县政府狠抓杂交水稻制种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措施,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出硬招。2012年计划制种面积7.88万亩,比2011年5.66万亩增加2.22万亩,生产种子2000万公斤,为全国提供2000万亩水稻种子。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绥宁县农业的龙头产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县政府下达了2012年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计划,并就生产与管理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列入年终绩效文明考核内容。二是升格管理机构。为了加强种子生产与管理,绥宁县将县农业局股级种子管理站升格为“绥宁县种子管理局”,为副科级事业机构,负责全县的种子生产与管理工作。三是建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奖励机制。县政府对制种工作给予奖励,即对完成任务好,制种面积分别在0.5万亩、0.7万亩、1万亩的乡镇,分别给予0.5万元、0.6万元、1万元的奖励。新增制种面积1000亩、2000亩以上的乡镇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对杂交水稻制种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同时在规费收取上新基地给予减免,并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四是成立制种协会。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构建沟通政府、职能部门的平台,成立了技术服务协会和制种行业协会。一是成立了以从事制种生产技术服务人员为会员的“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服务协会”。二是成立了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有:湖南隆平种业、湖南金稻种业、湖南科裕隆种业、湖南亚华种业、湖南希望种业、长沙年丰种业、安徽荃银、安徽袁氏种业、四川农平种业、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等10家。五是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制种技术服务人员和各种业公司签订了公开承诺书,就维护种子生产秩序,服从协会管理,保障种农利益等方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六是制定了种子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以建设“10万亩‘两系’高标准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项目为龙头,整体推进“新品种展示基地建设、杂交水稻种子加工中心建设、杂交水稻种子流通体系建设、规模化制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等6个项目建设,建成交通方便、能排能灌、耕地质量好、配套设施齐全的10万亩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达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制种规模化水平80%以上、标准化生产80%以上、机械化水平80%以上。七是建立种子产业生产发展基金,全面实施种子生产保险。县政府每年按农业发展基金的5%和土地占用费的5%、各种业公司按产值的1-1.5‰共同建立种子产业生产发展基金,规避风险,保护制种农户的利益。全面开展种子产业的农业保险,保费由农户、公司(基地)、政府三方共同承担。

 二、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切实完善“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力开展粮食增产活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5万亩,实施粮食生产科技工程,突出抓好中稻生产,扎实推进湘米产品工程、杂交水稻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积极开展中稻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扩大规划。今年在东山、红岩两个基地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乡镇实施中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活动。同时要求各个乡镇做到乡镇有万亩示范片,村有千亩示范片,示范带动辐射全县。创建以瓦屋、李西、在市为中心的三个优质稻开发万亩示范片。同时全力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全县统防统治面积突破万亩大关。提高适时早播、科学用种和合理密植三项关键增产技术的覆盖率,旱育秧、抛秧、双两大、一次性施化学除草和调控等实用增产技术,达到30万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以上。

 三、狠抓“菜篮子”工程对“菜篮子”工程进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实业,切实改进菜地基础设施条件。整体推进“菜篮子”工程标准化、标准乡镇工作,推行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强化菜地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抓好菜地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发展有效菜地,确保全县人民生活需要。

 四、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监管,专款专用专帐进出。同时在有限财力的范围内努力加大地方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长效机制。

 五、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村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村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村推广服务能力,年内全面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做到“定岗、定编、定责”,各项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县乡两级共管,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改进考评方法,推行县、乡、农民三方考评机制。着力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服务设施。切实改进农村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搞好农业技术服务。

六、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服务水平为核心,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全年培训农村骨干科技人员2000人以上,基本知识以技能和培训2万人以上,结合我县实际,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民植保员、信息员、种植大户等特殊人才。

七、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大力开展低产田土改造,全面升级改造稻田、水、路条件,扎实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在市乡东门村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任务。(绥宁农学会  贺长青 刘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