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科普奇葩——城步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为科普重要力量
城步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6年8月,隶属县科协,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法人事业单位,在编6人,其中,队长1人,副队长2人,内设办公室、宣教室。现有兼职工作队员2576人,配有喷绘设备一套、照相机一台、电脑6台、打印传真机一台、科普培训室120平方米,电教设备一套,科普大蓬车一辆,展板6类,500余块,科普设施较为齐全。主要履行少数民族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职责。
一、服务主导产业。民族科普工作队紧紧围绕全县的主导产业,开展科普服务。一是组织实施“万户万亩万万元”延季蔬菜工程。六年来,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历经磨难,攻克了品种、病虫防治、标准化生产等道道难关,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现全县常年种植延季蔬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年产值3亿元以上。创造了“种一年蔬菜相当于种20年稻谷”的奇迹。2009年,番茄、红茄、南山萝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我县延季蔬菜获“全国绿色食品(番茄)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称号。二是积极支持参与楠竹开发。通过引进科学的育竹模式,特别是创造了楠竹产笋无小年间隔栽培技术。全县30万亩楠竹得到有效开发,经济效益增长了10倍,同时也带动了竹制品企业的迅速崛起,年加工产值达2亿元。三是大力支持奶业的发展。在奶牛育种上采用了胚胎移殖,在喂养方式上探索圈养模式,大力发展小区养殖,并解决了青饲料冬贮等难题,使奶业不断壮大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成为城步第一大产业。六年来,民族科普工作队在服务主导产业过程中,共创造县级以上科技成果15项。
二、开展特色活动。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大集”等活动,少数民族工作队在12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居、社区)和30余所中小学校,累计行程4万多公里,通过科技赶集、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汇演、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把群众需要的技术、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与湖南农大、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华南农大、桂林蔬菜研究所等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先后编印了《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百合、天麻高产栽培技术》、《番茄嫁接技术》、《罗汉果种植技术》等31种实用技术资料10万份(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广场视屏等大众传媒和科普长廊、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等宣传载体,传播种养加工技术知识。六年来,开展了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知识活动396场(次),展板展览、展具演示268场(次),播放科普影视片135场,展出挂图2.1万幅,接待科技咨询15万人次,技术服务20万人次。建立科普图书室37家,并开通了科普“110”服务,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培育示范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级创建、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全县创建县、乡、村三级科普示范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已创建各级科普示范基地362个,培育少数民族科技示范户1660户,形成了“以人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少数民族科普示范体系,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汀坪、长安营番茄基地年总产值均在1亿元以上,加入基地的会员户均经济收入达5万元。番茄种植已推广到全县10个乡镇,带动了1万余农户,菜业成为城步的新兴产业。至今,全县已有近百名番茄种植能手和民族科普队兼职队员,前往广西、贵州、怀化等从事番茄开发。
四、狠抓素质培训。民族科普工作队坚持以提高群众科学素质为已任,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科普带头人、农技协会员、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种培训。通过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一技一训、一事一训、以会代训、“农函大”培训、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多形式,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农村能源、环保、疾病防控、禁毒防艾、法律等方面培训班245个,培训567场次,培训8.8万人,其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3540人,连续三年被中国“农函大”和省分校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大批农民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涌现了廖德光、杨小树、陆长海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科技示范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科普知识。2006年从海南引进的优质牧草——篁竹草在全县推广种植2万余亩,现成为我县当家品种。与省瓜类研究所合作在儒林、丹口两镇西瓜、南瓜作种,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11年从桂林阳光公司引进罗汉果新品种,在茅坪镇桐龙村种植了200亩,已获得成功,每亩产值达1.2万余元。2012年在儒林、茅坪、西岩三镇进行推广,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坚持科技扶贫。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普工作队把科普工作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开展科技扶贫。一是牵头组织科普队员、科技人员带任务下基层调研,共写出调查报告165篇,科技论文132篇,提出建议54条,被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29条。二是科普队员与群众采取“一对一结对”方式,帮助群众运用科学种养致富。六年来,科普队员在“一对一结对”活动中,帮助466户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三是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近年来民族科普队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8人,深入贫困乡村和厂矿企业,以技术扶贫方式,帮助乡村和厂矿企业发展经济,摆脱困境,受到了热烈欢迎。
六年来,科普队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共创造县级以上科技成果25项,申报专利12件,举办各种培训25项,申报专利12件,举办各种培训班62期,培训576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万余份。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邵阳市科协授予“农村科普先进集体”;2011年被湖南省科协、湖南省财政厅授予“全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城步科协 李仁富)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