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花开小康梦——绥宁县竹舟江乡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
目前正是香菇产销季节,今年香菇供不应求,价格很好。绥宁县竹舟江乡联溪村科技示范户苑吉贵高兴地说,今年我家6个大棚的香菇收入将突破10万元。在竹舟江乡种植香菇走上富裕路的农户目前已达1200多户。食用菌生产规模已发展到200万袋,年产值3500万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乡”、“邵阳市科普示范乡”。
调整产业结构、建强“指挥中枢”。竹舟江乡位于绥宁以南,距县城20公里。资源丰富,如何立足山区实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竹舟江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力推广种植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香菇。截至目前,全乡香菇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生产规模已发展到500万袋,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县科协大力支持种植大户组建食用菌协会,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建强“指挥中枢”。协会以“市场营销+技术人才+基地农户”为基本模式,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从事食用菌品种的引进、研究、开发、示范、繁育、销售和推广工作。协会制定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食用菌协会各项制度,在资金、信息、技术、销售上实行一户会员帮三户、一户帮扶对象带动五户,有效推进了产业发展。
县科协主席肖光炳、副科协主席向先泽在基地调研香菇生产情况(刘忠永摄)
做大食用菌规模、孵化实用人才。群众有了种香菇的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做大香菇产业规模就水到渠成了。乡党委、政府一手抓产业规模建设、一手抓品种改造,全力做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到2008年,会员帮带户达4270户。竹舟江乡彭家村种植户苑吉贵每年发展食用菌30多万筒,带动200多户村民参与。全乡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发展到1200多户,年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之乡”。该乡依托协会加大技能培训,为食用菌产业壮大孵化“实用人才”,近两年来共培训77场次,咨询达3万人次,上门服务3000多人次,每位会员至少熟练掌握了10多个品种的栽培技术。通过会员制培训,努力实现种菇能手培养与食用菌产业发展互动双赢。种植大户胡宏炳、胡楚胜、周本来、黄继云分别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农村科技示范户”、邵阳市“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和邵阳市“十佳农村科技示范户”。
基地生产现场 (刘忠永摄)
做强香菇品牌、提升“规模效应”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该乡生产的香菇,无污染、口感好、外观美、富含多种真菌多糖和多肽,营养非常丰富,是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绥宁县科协和食用菌协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为食用菌产业提升构建“规模效应”。协会组织技术攻关,将蒸灶由原来的砖混结构改为现在的铁板锅,研制了拌料机和装袋机,不仅工作效率,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菌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在原材料配方上,逐步减少木材用量,以当地木料边角、锯木粉、农作物秸秆为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经过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食用菌品种已由过去的木耳、平菇等7个品种,发展到茶树菇、玉木耳、紫晶蘑等35个珍稀品种;推广松杉边废料、竹木屑生产等12项新技术;发展年加工10万吨以上的企业和营销大户10家,开发了食用菌软硬罐头清水菇、灵芝系列茶等系列产品。食用菌产业每年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4000多人,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1200人,综合利用山区林木边角废料、锯木粉、农作物秸秆10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绥宁科协 刘忠永 向先泽)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