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带头,协会搭桥,隆回北山农民奏响“百合致富曲
北山镇百合协会会长陈乔生(左1)、南阳村村支部书记易小明(左2)、隆回县科协干部刘健(左3)、北山镇副镇长范奇银(左4)在观音塘村百合基地查看病虫害防疫情况。
“种一亩百合就可当在外打一年工”。6月21日,湖南隆回县北山镇观音塘村百合基地里,专业种植户李拥平一边劳作一边畅谈自己的“致富经”。38岁的李拥平前些年在外地打工,一年辛苦到头也挣不上几万元。2010年,听说镇里成立了百合种植协会,不少村民种植百合已发家致富,便携带妻子回乡加入协会,种植20亩龙牙百合。每年纯收入达30万元。
专业种植户李拥平夫妇在百合基地劳作。
龙牙百合被誉为“南方人参”、“食中珍品”,北山镇农民种植百合的历史已近两千年,素有“中国宝庆龙牙百合之乡”、“中国龙牙百合原产地”之称。千百年来,由于北山人一直以零星种植为主,病虫害防御能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龙牙百合虽名声在外,种植户经济效益却并不明显。
北山镇百合协会会长陈乔生在指导农户给百合杀虫。
2010年,隆回县科协、北山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百合开发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挑选陈乔生、易小明等12名懂技术的镇村干部为骨干,成立了隆回县龙牙百合协会,联合湖南农大专家对种子培育、种植销售、百合花盆景栽培、百合成品加工、病虫害防治以及其他科研开发进行探讨研究。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技术骨干定期深入百合基地“现场把脉”,鼓励农户入会集中连片种植百合。
百合种植属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色产业,每亩百合需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1.5万,种植成功每亩就可收入5万元。协会成立初期,许多农户总担心亏本,不敢入会跟着干。该镇南阳村村支部书记易小明先跟自己“赌”了一把,他把自家8亩田土全部改种百合,夫妻俩一头扎进了百合地。播种、栽培、采收、烘烤,不到一年时间便纯赚了18万。三年来,易小明不仅成了百合种植富裕大户,而且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百合“专家”。在易小明、陈乔生等镇村干部的示范下,村民们“眼红”了,纷纷贷款筹资、承包土地,南阳、岩门、大建、蒙田、满塘、卢家、梅溪、石江等13个村先后形成千亩龙牙百合种植基地,全镇百合种植面积猛增至3600亩,协会会员发展到1320人,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参与种植。为扩大生产,协会专门兴办了两家百合加工厂,成立百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产品远销美国、韩国等地,经济效益明显。短短3年内,该镇已冒出李吉堂、李拥军等5个靠种植百合的百万富翁,锻炼出李大江等一批带着百合漂洋过海创外汇的销售能手。多名身怀一技之长的“百合师傅”以技术入股的形式,纵横贵州、四川、江西、湖北、广西等地租种百合近万亩,建成种子百合基地10个,商品百合基地82个、销售点35个。“龙牙百合”已真正成为北山镇对外的一张致富名片。2013年,该镇预计百合产值将过亿元,农民纯收入将超过9000万元。
6月21日,在北山镇观音塘村百合基地查看病虫害防疫情况时,协会会长陈乔生高兴地给笔者讲了一段故事:今年5月底,一会员从美国探亲回来,特意给他带回一包价值200美元的珍品。陈乔生打开一看,原来就是本镇出口的龙牙百合!一包在内地只值80元人民币的百合,在美国竟然卖上200美元。 (隆回县科协 罗理力 刘健)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