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好女自当强,爱拚才会嬴—--洞口县科技示范大户陈善梅成功创业的事迹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08-02 10:48:48

    陈善梅,女,汉族,1955年出生,高中文化,现任洞口县竹市家禽孵化养殖科普示范基地总经理。曾经,她是居委会的负责人,居民办个事盖个章的,都事事有求于她。曾经,她是一家合作商店的经理,管理着几十号人,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曾经,她是县里的四届政协委员和镇人大代表,社会地位稳稳当当。喜欢挑战和不安本份的她,却自愿放弃这些曾经令人艳羡的曾经,干起了又累又苦的养鸡营当,于是,创业的人群里便又有了她忙碌的身影。

(一)
   1999年,陈善梅面临一次人生选择,她在高沙交易所工作的丈夫下岗了。好一阵子,无事可做的丈夫整天神情恍惚,心恢意冷。看到丈夫如此心情低落,天生好强的陈善梅还真看不下去了,经过几次权衡,她决定带丈夫离开伤心之地,到南国广东去闯荡世界。
   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人群,给了陈善梅一种全新的感觉。但来到这样的大都市,究竟从哪儿做起,她心中一点也没有底。在老乡的牵线和帮忙下,陈善梅与丈夫来到了惠州,听说当地养猪最赚钱,她就租用了一个当地人的农场,创办了规模为500头的养猪场。
   养猪最怕猪发病,想不到,没到3个月,一场猪瘟席卷猪场,有些猪先后开始厌食,不拉粪,双眼渗出不少分泌物,未到二天功夫,有一半以上的猪开始堆聚在一起,颤抖、嗜睡、被毛蓬松。见状,她和丈夫不知发生了什么,急得六神无主。好在及时请来了畜医,初发时的瘟病还算得到了基本控制。但还是病死了20多头中猪。
   突如其来的猪瘟给刚开始创业的陈善梅当头一棒,也就是这一棒,让她后来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猪能手。自此以后,她买来很多养猪技术书籍,不知疲倦地一页一页地学,一本一本地啃,看不懂的,就请教当地畜牧部门的专家。久而久之,她就熟悉了猪的生活习性,也懂得了养猪的基本技能。周边农户养猪出现个什么的,还都向她来请教,有时,她还干脆做起了不收费的“畜医”,主动上门免费为养猪户的生猪看个病打个针什么的。
   由于她热情和气,乐善好施,在当地养猪户中嬴得了很好的口碑,不少养猪户买仔猪都挑她猪场的买。三年下来,她养猪纯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
   几年养猪下来,她学会了算帐。假若自己动手加工饲料,在买饲料喂猪上面就可节省一笔很大的成本费,倘若将加工剩余的饲料向周边养猪的农户销售,也可获得一笔可观的经营收入。2014年,她办起了当地唯一一家养猪饲料加工厂,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基本能满足当地养猪户的饲料供应。由于她本人在当地信誉好,加之饲料质量也过关,很快就形成了固定的顾客群,每天生产的饲料没过夜就被销售一空。
   每每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她都是说,来惠州闯荡没有闯错,至少她收获了创业初期的第一桷金。在惠州创业的8年间,她既经历了创业的痛楚,也尝到了创业的甜蜜。她的养猪场和饲料厂每年给她带来的收入都在50万以上。特别是猪价上扬的时候,收入更高,有时每年高达80多万元。

(二)
    当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陈善梅想得更多的是回乡创业,毕竟家乡是她的根。
    2008年春,她同丈夫商量,忍痛卖掉了养猪场和饲料厂,怀揣着创业挣来的800多万元资金,回到了家乡洞口。
    这一年,正是洞口县鸡市最为低迷的一年,不仅鸡的价格持续低落,而且养殖成本与销售价格出现反差.致使很多养鸡大户陷入亏损状态。这一年,县内大多养鸡大户被迫放弃养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陈善梅竟然同丈夫联合家中几个亲姐妹,大胆承包竹市园艺场165亩土地,把多年辛苦赚来的500多万元资金赌在了养鸡这个行当上,创办了至今规模还在全市数一流的家禽科普示范基地。
    创业之初,因为是家族式管理,再加之当时孵化和饲养技术不得法,基地发展尽是波折,鸡瘟治不住,产量上不去,市场打不开,资金收不回。到年底,基地亏欠170多万元。本来满腔热忱的几个亲姐妹看到血本无归,纷纷撤资改干其他行当,把这个烂摊子甩手扔给了陈善梅独自打理。
    为了扭转败局,重振事业雄风,陈善梅再次投资300多万元,先后购进了先进孵化机、出雏机、鸡舍环控、降温等生产设备,提高了孵化和养殖水平。在品种选育上,她花了血本,果断地淘汰了一批生产能力下降的种鸡,引进湖南最为看好的桃源鸡做为鸡场的主营品种。按照现代化鸡场的标准建设,基地部实现了消毒、饮水、食料自动化、生产程序化、投入品标准化和养殖无公害的生产流程,防止了鸡场多发生鸡瘟,确保了种鸡的产蛋能力。2010年,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蛋鸡标准化示范场。
    2010年6月,陈善梅三上长沙,终于拿下了与省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并请来该院的曲湘勇、蒋隽、贺长青、何俊等4名专家来公司做常年技术顾问,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在专家亲临指导下,基地开展了杂交组合试验、配便力测定和杂交母本品种培育工作。定向培育出可用于商业配套系统杂交的母本品种品系。目前,基地每个纯种核心群有1000羽母鸡和配套公鸡组成10个繁殖单间小群,种鸡繁殖、生长性能完全保持很好的纯种水平,500日龄产蛋数达到180枚以上。同时,基地以自己培育的桃源鸡为父本和以自己培育的高产蛋优质鸡纯系为母本,通过杂交组合试验和配合力测定,自主培育出了“竹园黄鸡”、“竹园麻鸡”等2个优质肉鸡配套系品种。该品种饲料消耗少、出栏时间短、肉质品质优,深受养鸡户青睐,2012年,就向市场销售了100多万羽。
    通过几年打拚,基地拥有固定员工28人,年存父母代种鸡群40000套,商品代鸡苗2000多万羽,基本形成了育种、育成、销售、服务和其它农副产品共同开发的产业体系。2012年,基地创利427万多元。
    今年上半年,基地也遭遇了难以抵御的禽流感寒流,并且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流一直持续了2个多月。期间,基地每天孵化出来的上万羽鸡苗无法销出,只能就地掩埋,种蛋也按普通鸡蛋按斤溅卖,加上人工、饲料、水电等费用,基地足足损失400多万元。在没有得到国家一分钱补助的情况下,陈善梅并不气绥,而是在基地内组织开展了紧张有序的科学施救,先后低价处理和淘汰了一批产蛋率不高的种鸡,减少了饲料成本,坚持栏舍日夜消毒,确保鸡群不带病茵。
    禽流感虽然给基地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也给基地带来了生机。因为发生禽流感,很多经不起损失的小型鸡场都已倒闭,下半年,鸡价肯定要大幅回升,只要基地不倒,就会有扳回损失的机会。说起禽流感,陈善梅眼中流露出一丝痛楚,说起未来,不善言败的陈善梅充满希望。
    (三)
    陈善梅也与其他创业人士的心境一样,在自己创业成功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跟着自己创业致富。为此,她花更多的时间在带动他人致富上。
    她在基地投资兴建的养殖技术培训室,每月都要吸引四乡八村的养鸡爱好者前来学艺,基地不仅免费管伙食,还允许学员到基地参与生产实践。目前,基地创建的培训室已累计举办培训班27期,不少求学者都掌握了养鸡的一技之能。
    2011年,她把基地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深入竹市、管竹、石江等地实行统分结合,分区域进行技术指导,为周边养鸡户长期开展养鸡技术服务。此举不仅激发了当地农户的养鸡热情,而且辐射带动山门、黄桥、高沙等周边乡镇5000多农户,养殖竹园麻鸡、竹园黄鸡,年出售商品鸡数量达到120多万羽,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为帮助当地养鸡户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养鸡产量低、成本高、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陈善梅还花钱请来县畜牧局的专家,为全县养鸡户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普及。2012年,陈善梅组织技术人员在山门、石江、竹市等乡镇推行的生态发酵床养鸡技术,实行了良种良法配套集成,不仅帮助当地养鸡户节约了用水和精料用量,降低了畜药成本,而且减少了粪污排放,净化了养殖环境。目前,这些乡镇先后建起生态养鸡栏舍11000多平方米,年出售商品鸡30万多羽。她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县推广的大棚养鸡新技术,不仅为经济困难户拓宽了养鸡渠道,而且节省了养鸡户的饲养成本,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高沙镇双合村推广该技术,陈善梅与基地技术员半个多月时间长住村里,就大棚的选址、建造进行规划设计。大棚完工后,又对大棚的饲养量、温度调节、如何消毒等向养鸡户进行技术传授。陈善梅等人的帮助下,全村100个大棚饲养商品鸡150000羽,成为全县很具盛名的养鸡专业村。
    2010年12,陈善梅牵头成立了“振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会员抱团闯市场。合作社除在种苗供应、鸡瘟防治、技术服务上给予会员帮助外,还积极为会员寻找市场,销售产品。2012年,合作社与县城30多家酒店签订了“竹园黄鸡”和“竹园麻鸡”定购合同,为300多户会员销售商品鸡7000多羽,改变了往年养鸡户单枪匹马闯市场的局面,实现了基地、合作社与养殖户效益稳增,利益双赢。
    马云说,成功的人一定会见到后天升起的太阳,在布满荆棘丛林的创业征途中,陈善梅每走一步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洞口科技局 黄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