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邓家铺镇千余农民争转“科技型”人才显身手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08-27 16:46:02


    “现在用科技科学方法种植庄稼,既可减少作物病虫害,减少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庄稼发芽率、生长率、结果率,增升效益,提升收入,真是太好啦。”8月21日,武冈市邓家铺镇扶峰村村民周高兴一边在菜地里摘新鲜黄瓜、豆角、辣椒到集市上去卖,一边欣喜地说。目前,像他这样的科技型农民,邓家铺镇36个村(居)委会,陆陆续续不断涌现,已有千余人。   

    一直以来,邓家铺镇这个山多、土多、田少,是个典型山区农业大镇的农民由于缺技术、欠经验、少指导等因素的制约,广大群众渴望脱贫致富虽然愿望强烈,但进程不快,步伐缓慢。对此,邓家铺镇党委和科协领导看在眼里、记在脑海、急在心里,通过反复走村入组,登门上户调研,觉得因情制宜、不拘一格,多方鼓励、支持农民走致富捷径迫在眉睫。于是,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将培育科技型、知识型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农、林、水、畜牧、科技等一系列与“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有关联部门的科技传播、传递、传教主阵地作用,定期组织科技人员赴乡村、入组屯、进农户,将群众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扎扎实实、不折不扣送到农民手中,并鼓励村民联营、大家组合、多人入股等各式各样、不拘一格、灵活机动的形式,培养种植、养植大户,引导带领群众靠科技致富。与此同时,还以“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关爱工程”、“民生工程”为抓手,免费向群众传授种植、养植、土特产加工等技术。广大村民涌跃参加学习,劲头十足。   

     如今,尝到科技增收、科技致富甜头的邓家铺镇千余农民不满足于镇上、村里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班和科技讲座,他们为了学新鲜知识、技能,不惜花时间、精力、经费等成本,千方百计上市里或到外地去学习、参观人家的科技方法。同时,他们还主动自费订阅农村类、农业类、农民类、生活类、卫生类、保健类、科技类等报刊杂志,互相交流经验,彼此传授技能,相互“洗脑”、“补脑”、“充电”、“壮身”,构成一道特殊的亮丽风景,为该镇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加油,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热潮中的模范、榜样。 (宋乐平 邵阳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