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杂交水稻制种圆了绥宁县武阳镇农民致富梦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0-14 09:39:45

武阳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刘忠永 摄)
   

    “我搞了20多年的杂交水稻制种。原来种中稻每亩才1000多元,现在只要天气好,制种每年可以收入3000多元。”武阳镇六王村1组70多岁的黄大水老人高兴的说,今年杂交水稻制种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武阳镇现有人口3.1万人,水田面积3.9万亩,是绥宁县的农业大镇。杂交水稻制种自1975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武阳镇的支柱产业。武阳镇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天然场所,也见证了绥宁县杂交制种的发展历程。
   

    据绥宁县农业局种子管理局局长李健康介绍,去年由中央投资460万元将在武阳修建一所“有害生物预警控制观测点”。它的建成,将及时有效地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发生量的大小,引导农民科学应对病虫害的发生,大大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绥宁一直坚持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大富民工程来抓,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杂交水稻制种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先后引进隆平种业、湖北种子集团、科裕隆种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服务协会6个、制种专业技术研究会15个。绥宁现有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平均亩产居全国之首,被袁隆平院士亲笔命名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成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示范基地、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制种基地、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和科研示范基地。
   

    目前,隆平高科把武阳镇作为公司的核心基地,同时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大也在武阳建立了科研基地。武阳镇19个村中有17个村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制种面积达2.38万亩,其中毛坪示范片成片成规模,面积达6500亩。武阳镇双鸣村从2000年与隆平高科所属的隆平种业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以每年制种面积超过800亩、产值超100万元的优异成绩在隆平高科的全国基地中评为“模范生产基地”。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年总产量超过600万公斤,总产值4000万元,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武阳镇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有生育期适中、产量高、价格好、米质优的特点,远销非洲和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刘忠永 邵阳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