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作用让科普之光普照校园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1-18 11:20:41

  

图为科普大篷车在长铺中学举办科普展览,学生们观看科普展览 (刘忠永 摄)
   

    绥宁县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2010年10月配置的Ⅳ型车,除基本配置外,县科协配置了车载展品,展板68件,配有兼职管理人员2人,聘请了专职驾驶员及设备管理员1名。配车到位后,根据绥宁的实际,主要在全县的各类中小学开展活动。迄今为止绥宁县的科普大篷车活动已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参与活动的师生达12万人次。并参与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科普进社区”等活动60场次,受众在10万人左右。车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科普大篷车将科普之光照亮了绥宁的校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图为科普大篷车东山乡小学举办科普展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参观科普展览。(刘忠永 摄)
   
   

    一是找准着力点:科普大篷车发挥最大作用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各类中小学校。因为中小学校学生群体庞大、集中,对科学探知最感兴趣,对科学知识易于接受,科普资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相对匮乏,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条件又相对较好(人员、场地、组织等)。因此,绥宁科协决定将科普大篷车的活动主要放在全县各类中小学校,巡回开展巡展。为此,县科协和县教育局还联合发文,专门就“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进行安排布置和规范。
   

    二是领导重视:绥宁县自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的伊始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启动仪式上,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仪式。副县长唐艳同志在启动仪式上说:“科普大篷车犹如一部小型的“移动科技馆”,活动内容丰富、学生互动参与性强,希望县科协、县教育局把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让科普之光照亮绥宁的每所学校,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接受科学的熏陶,从小培养对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思维。”每场活动都由县科协主席亲自带队全程参与。大篷车到每所学校开展活动,乡镇及学校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必须参加。各级领导的重视,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是机制健全:为确保每次活动顺利开展,须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运行方法是:每学期开时由县科协、县教育局制定本学期科普大篷车活动计划,下达到各乡镇科协、学校。有活动任务的乡镇和学校在接到任务后共同制定本学校的活动方案并报县科协,县教育局审查。方案通过后,各乡镇科协、学校向县科协提交活动申请(活动时间、安全承诺),县科协接到申请后安排车辆、人员在既定时间内到学校进行布展,布展完毕后,由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负责,组织各班班主任、科技辅导员、科技老师带领学生按年级、班级开展活动,县科协、县教育局带队人员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活动结束后,组织部分师生对本次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是保障有力:在工作经费上,县科协、县财政局给予了充分保障。绥宁县财政除按时、足额下达正常的科普经费外,每年还专项安排2万元科普大篷车活动经费。科普大篷车日常的运行费用,县科协都优先、足额保障。在管理人员方面,每次活动,县科协都由一名领导带队,县教育局派员参加,全程负责。到学校后,各乡镇科协主席(一般是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学校负责人、年级负责人、班主任,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教师都必须参加。在车辆、展品管理上,每次开展活动的前一天,我们都要求管理人员做好车辆、展品的检查、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安全、正常使用。
   

    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百姓需要科普,青少年更需要科普(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少年)。科普大篷车就像一座小型的移动科技馆,来到他们身边,让他们近距离触摸科技,感知科学的神奇魅力,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绥宁县科普大篷车运行两年来,由于组织有力、活动频繁、覆盖面广,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群众,特别是教师、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和好评,认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科普惠民工程。我县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已成为绥宁科协甚至于绥宁县群众性活动中的一个品牌活动。(刘忠永 邵阳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