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老科协创新服务方式 热心“服务三农”
洞口县老科协为“三农”服务,是广大老科协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老科协的工作重心,为了使这项工作常做常新,洞口县老科协把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潜能与农民致富的需求有效对接起来,从老科协的自身特点和农村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真诚服务农村,真心服务农业,真情服务农民,助推农业的发展,收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满意、社会赞誉的好效果,连续7年评为洞口县科技(学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省科协、省财政厅授予洞口县老科协“科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洞口县老科协“服务三农”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六项:
一、引进良种,推广良法。洞口县老科协把多年从事农业技术的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从水稻、油菜、红薯、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中筛选出几个抗性好、产量高、适应洞口县农民种植的优良品种向农民推广介绍,并印发配套的生产技术资料,让农民掌握种植技术。几年来,洞口县老科协引进推广的水稻品种有10余个,红薯种4个,大豆品种3个,油菜品种3个,引种总量达20万斤。
二、针对需求,培训农民。洞口县老科协根据农民生产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农民带着需求学、学了就能用,举办了优质粮食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班、特色红薯栽培技术培训班、优质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双孢菇种植技术培训班,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洞口县老科协先后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育农民技术员1800多人。
三、办点示范,基地带动。洞口县老科协会员中有不少依靠科技致富的佼佼者,他们有技术、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他们自办或领办了一些示范园、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较好地发挥了辐射作用。如会员刘兴俊在洞口镇毛铺村办的慧达蘑菇基地,年产平菇、香菇、木耳、双孢菇4万多斤,他免费提供技术,优惠供应种子,带动了全县的蘑菇种植;林业分会的油茶基地带动了周边农村及全县的油茶生产,全县的油茶种植已达1000多亩,还在继续扩大。
四、搭建平台,直面服务。建立技物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站,面对面地服务农民,快捷、方便。全县18个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站每年接待服务的农民达3万多人次。洞口县老科协选配了水稻、果蔬、畜牧等方面的老科技工作者,到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站值班,与洞口县科协联手,运用“12396”热线受理农民的技术咨询,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竹市镇金龙村农民唐章来承包的梨园只开花,不挂果,2年无收入,电话咨询“12396”。 洞口县老科协派专家到现场察看、分析、诊断,提出解决方案。唐章来照方案管理梨园,当年喜获丰收,实现纯收入5万元。
五、“四联”服务,各展所长。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技术特长,开展联户、联项目、联基地、联专业合作社的“四联”活动,让老科技工作者在“四联”活动中各展所长,进行技术服务。如老科协常务理事、农业分会的会长张振东联系了益农生态果园。他从果园的产、供、销全程技术指导给予服务,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办,为果园解决生产资金7万元。洞口县老科协会长黄明和联系了县政府的万亩柑桔园扩改项目,从基地的规划整地、挖穴、柑桔苗的采购全程参与服务,建好了高标准的桔园3个。
六、围绕项目,重点服务。以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进行技术服务。2012年以来,洞口县老科协从洞口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中筛选出优质稻基地项目、楠竹基地项目、双孢菇基地项目、优质水果项目、雪峰虫草开发项目等五个项目,作为技术服务的重点项目。洞口县老科协在五个方面进行技术服务。一是抓好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二是抓项目种子的选配与推广;三是抓技术培训;四是抓区域发展,办好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五是抓市场培育,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变能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这五个项目都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质稻种植面积实现了3万亩,平均亩产1400斤,农民增收126万元。楠竹低改2000亩,增收40万元。双孢菇种植突破60万平方米,产值上亿元,菇农年增收上万元。
洞口县老科协在服务“三农”的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服务中不断探索服务方式,力求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很大成绩。洞口县老科协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助推洞口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洞口县科协 林伟建)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