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那么目前我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矛盾问题,又如何化解矛盾问题加强这项工作,带着这个问题,今年6—7月间市科协组织调研组到12个县(市)区进行了调研。在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县涉农部门和科协负责人座谈会,乡镇干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和农村科技示范户代表座谈会,分管科协科技农村工作的县、乡党政负责人座谈会,发放了近800份问卷调查表,走访了100户农民。之后又在县(市)区调研基础上召开市直涉农部门负责人座谈会,我们把农民和基层反映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反馈,请各部门对调研反映上来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核实相关情况。调查情况表明:我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有一定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长期以来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当前更是尤为期盼。调查同时也表明:当前我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与过去相比,不是进步了而是落后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存在着科技推广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科技推广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等突出问题。
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乡镇涉农科技服务机构健全但科技队伍严重不稳。在乡镇承担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职责的主要有乡镇科协、农技站、农机站、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水利站、林业站等6个单位,到2007年底这些单位全市共有954个,每个乡镇平均4.8个。6个单位(因为乡镇科协无专职人员,统计人数只包含了5个单位)共有干部职工6077人,每个乡镇平均30.8人(具体情况见表)。
邵阳市乡镇科技推广服务机构调查统计表
机构名称
个数
人数
人 员 结 构
30岁以下(人)
30—45岁(人)
45岁以上(人)
中级以上职称(人)
初级职称
(人)
无职称(人)
农技站
196
1472
74
981
417
599
661
212
农机站
184
725
9
534
182
156
352
217
畜牧水产
(动物防疫)站
197
1298
77
804
417
288
332
678
水利(电)站
180
986
30
676
280
482
93
411
林业站
197
1596
51
1187
358
436
467
853
合计
954
6077
241
4182
1654
1823
1992
2371
表格情况说明,目前我市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健全,人员编制充足,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突出问题: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上班很不正常,一部分工作人员经常不来上班不干工作极为普遍,常年不上班的也占一定比例。究其原因,据乡镇干部介绍主要是三种情况:一种是工资未列入财政预算,完全靠自找出路。这部分人一般是年头年尾到单位打个转,表明自己还是这个单位的人,请领导不要把他们忘记了,然后就不到单位来了。据调查,这部分员工有2066人,占6个单位总人数6077人的34%;第二种人是县乡财政按人头安排部分工资待遇。如邵东是人均6000元,新邵是人均4000元,其他县(市、区)一般也是3000—4000元左右。因为在单位一年还有3000—6000元收入,相当或略高于城镇低保水平,所以这部分人一年当中到单位来上班干1—2个月,或参加乡镇1—2次中心工作,平时是不到乡镇来的。通常情况下乡镇和单位也不会安排他们经常性工作。这部分人全市有2492人,占总人数6077人的41%。第三种人是全年能拿到基本工资,这部分人基本上保证常年在岗,但也很难保证天天上班。具体情况又分两种,一种是站所负责人,这批人乡镇党委政府比较重视,下乡补助、年终奖励和干部津贴工资,乡镇党委政府会考虑,所以这一批人上班正常,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主要靠他们去做;第二种情况是尽管按档案工资足额发放,但津贴工资基本无着落,下乡补助和工作经费难保证。这些人一般做到按时上班,但工作时考虑个人利益比较多,平时兼营个人(或自家)生产(或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乡镇涉农科技人员众多,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到2007年底,全市197个乡镇的农技站、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共有涉农科技服务人员6077人,其中30岁以下的只有241人,占3.97%;30—45岁的4182人,占68.8%;45岁以上的1654人,占27.2%。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992人,占32.8%;初级技术职称1714人,占28.2%;无技术职称2371人,占39%。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任何技术职称的2371人当中,有70%的是没有通过正规大中专院校学习的,这部分人既无专业科技理论知识,又无生产科研实践经验,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中除了跑跑腿打打杂,基本上干不了专业工作。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这部分人大都是通过正规学校毕业的,工作实践了较长时间,有一定理论水平,也有一定工作经历,是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主力军。但这部分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工作热情也是令人担忧。有的人参加工作之后很少再参加专业技术知识的中长期学习培训,观念不新知识陈旧带有普遍性;同时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处在40—50岁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有为数不少的是“半边户”或是“下岗家庭”,家庭负担普遍较重,因此不安心在乡镇工作或不认真钻研科研业务的人占相当数量。
(三)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多样性的要求与服务手段落后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林水电、畜牧水产、种养加销、文化卫生等等农村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给予科技指导和服务。虽然目前我市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非常健全、科技人员也不少,但是普遍存在服务手段不新、服务形式单一的突出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过去农村广播是传达政策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最有效最便捷的通道和手段,现在已荡然无存;过去乡镇农校是乡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广大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一个有效平台,现在也由于人员少、经费缺和场地矛盾纠纷等各种原因,基本停办或瘫痪;过去利用农业广播学校或乡镇党校举办各种农村科技培训教育深受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喜爱,但现在绝大多数乡镇党委政府也没有很好地坚持。在调查中我们抽查了邵东、新邵和邵阳县的10个乡镇的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发现有7个无专用办公场地、办公设施,10个乡镇都没有像样的检测仪器、化验设备等技术设施和技术装备,没有一个有专门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或动物防疫检测的专门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或动物防疫工作完全靠县(市)区涉农部门发放预报来开展。而预报发放绝大多数地方是:从县到乡靠电话,从乡到村靠捎话,从村到户靠喊话这种原始的方法,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错过最佳时间造成损失的事例经常发生,不但给农民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乡村干部工作形象。
(四)多头管理体制限制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我市乡镇涉农科技服务站所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既有直管的也有属地管理的,即使在一个站所内部,既有上级部门直管的人员,也有属地管理的员工;单位内部人员工资经费来源,既有财政全额拨款,又有差额拨款,还有自收自支的;既有公益性岗位又有经营性岗位。属于直管的现实情况又差别各异,如有的是其人员调动和工资经费完全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管理,有的是只管部分人员和部分工资经费,有的只管工作业务评比考核,但不负责工资经费及各项待遇。这种多样管理体制和工资待遇差别,既造成了单位内部难以实施统一管理,也使一个乡镇内各涉农科技服务机构难以统一协调和配合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对这些涉农单位很难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综合效力。
(五)乡镇科协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目前我市197个乡镇成立了科协的有190个,占96%,全市5627个建制村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的有3809个,占67.7%,全市共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3个,协会会员39215人,有农村科技示范户42851户,科普示范基地291处,科技致富带头人1255人(全市乡镇村科协组织情况见表)。由此可见,乡镇科协是目前我市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组织最为健全、联系最为广泛、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
邵阳市乡(镇)村科协组织情况统计表
乡镇数(个)
成立乡镇科协(个)
行政村数(个)
成立村科普小组(个)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个)
科普示范基地(处)
科技示范户(户)
农村科普带头人(人)
197
190
5627
3809
253
291
42851
1255
按科协章程和《科普法》规定,科协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承担着联系科技工作者,组织协调开展科普活动,宣传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职责。但通过调查,发现乡镇科协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有两个,一是乡镇科协主席大部分是由副乡(镇)长兼任。由于是兼职,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到科协,由于是副职很难协调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布置;二是乡镇党委政府对科协组织不重视,对科协组织作用不明白,没有把乡镇科协作为统一组织乡镇科技人员、协调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平台。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各种矛盾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方面的历史原因,也有县、乡和各级涉农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工作环境差积累了矛盾问题,制约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上世纪90年代撤区并乡之后,乡镇干部人数大大超编,七站八所也是人满为患,乡镇办公场地拥挤、住房紧张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在乡镇党政机关房屋紧缺的情况下,乡镇涉农科技服务机构只能在乡镇机关的旧房和破房内办公上班,或租用周边民房,有的甚至打游击跑通学。也有的由于乡镇机关房屋紧缺,乡镇合并之后党委政府在一个地方办公,七站八所在另一个地方办公。长期以来乡镇涉农科技服务机构,如农技站、畜牧水产站、农机站、水利站等就没有经费投入建立独立的办公场地,一直是在乡镇政府院内办公。因此自撤区并乡之后,乡镇涉农部门工作条件更差了,人员更分散了,待遇更低了,管理更难了,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更低了。这是当前农村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也非常沉重的问题。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加深了矛盾问题,淡化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道理人人会讲,但到基层真正重视科技工作、认真抓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人并不多。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10个乡镇50名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问卷调查,有75%的人认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是财政税收、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招商引资。只有20%的人认为农村科技推广应该是当前乡镇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问卷调查了100个乡镇干部,有55%的人答不出什么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对80名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负责人的问卷调查中,有60% 的人认为领导不重视农村科技推广工作,工作没有奔头。乡镇工作的同志是如此的观念和认识,县级领导和一些部门负责人对农村科技工作的认识也令人失望。多数县属涉农部门负责人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都有一种无奈心态,他们认为能保证县机关正常运转,能保证完成领导交办的中心工作就很不错了,对基层的同志心存同情,认为农村科技推广工作能做多少是多少。在调查中我们与部分分管农业或科技工作的县委政府领导同志交谈,讲到农村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他们没有一个不认同的,谈到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时没有一个否定的,谈到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时,没有一个不摇头的。
三是工作措施不到位凸现了矛盾问题,弱化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面对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困难,加上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认识不到位,县属涉农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存在一种放松管理放任自流的倾向。如近10年来乡镇站所的科技人员参加县(市)区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业务培训的不到40%,近5年来半数以上县属涉农部门对在乡镇的机构和人员缺乏严格的工作业绩考核和技术职称晋级评审,对有突出贡献或明显不称职的没有明确和规范的奖惩措施,对乡镇站所的基本建设和科技设施添置没有明确建设计划和经费安排。我们在调查中询问了90户农村科技示范户代表,有89名代表回答,他们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县乡信贷部门的放贷支持。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大多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投入大难见效不想抓;此项工作上级无指标不考核不真抓;面对站所的困难矛盾多专业性强不敢抓;许多站所实行垂直管理好处在上头、难事交乡镇,所以不愿抓。
三、建议与思考
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工程”、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工程”、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可以这样讲,没有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强力推进,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以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快乡镇涉农机构人员分流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实的科技工作队伍。要根据乡镇耕地、林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合理确定乡镇涉农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采取果断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分流科技服务机构的勤杂人员和不合格工作人员。在合理设置机构和精简分流人员的基础上,县乡两级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其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科技工作特点和贡献大小给予适当奖励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素质,鼓舞他们的斗志,真正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实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队伍。
(二)把加强和重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列入县乡党委政府常年工作目标。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例如:把加强乡村干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扶持和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对乡镇涉农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等,作为县乡党委政府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市)区党委政府不但在每年的经济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表彰和奖励农村科技推广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而且应该每3—5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建立一套产业科研攻关,科技推广普及,发展农技协、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工作配套措施和奖罚机制,形成一个各级各部门重视科技工作,服务和支持农村科技推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三)建立以乡镇党委政府为领导,以乡镇科协为纽带,以乡镇科技队伍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新体系。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象在农民,工作在站所,协调在乡镇科协,领导在乡镇党委政府,动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村学用科技带头人。如果没有乡镇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统筹协调,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则难以有序有效进行,为此我们建议:(1)强化乡镇科协的领导协调职能。各乡镇科协主席由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兼任,另外配备一名专职科协副主席(副乡镇级),从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科技人员中选出一名业务精、协调能力强、作风实的科技人员任科协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和秘书长负责科协全年日常工作。(2)给乡镇科协赋予以下职责:统一管理协调乡村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养和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负责乡村科技培训教育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试验;明确和安排乡镇站所科技人员科技推广工作任务;对乡镇站所科技人员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对本乡镇科技人员晋升技术职称、工作业绩考评、工作调动和调整等签署审核意见;负责本乡镇农民技术职称的申报推荐;负责县乡党委政府乡村科技工作表彰对象的考核、考察和推荐。
(四)千方百计加强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目前我市乡镇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条件差,日常业务检测设施奇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建议由市县安排一批资金,用3一5年时间,每年安排40—50个乡镇涉农站所科技设施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重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检预报设施和主要家禽家畜疫情检测器材。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缓解经费不足,乡镇涉农科技机构能力建设,可以采取先重点后一般,先单项后多项的建设办法。也就是在确定基层科技机构能力建设对象时不以乡镇为选择对象,而是按农村产业布局和服务最佳范围选择最佳乡镇的涉农站所为建设点,在选点之后,根据这个点辐射半径内的农村经济结构特点再选择首期投资建设的项目。如建设点最佳服务范围内的农村经济主要是以粮油业为主,那么建设点投资应以农技站为首选对象,如果该区域农村养殖业占很大比重,则应把畜牧水产站作为投资首选对象。
(五)积极探索和鼓励基层为推动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各项改革。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大户因为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和科技实验提出的用地需求,各级政府应千方百计解决其土地,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的正常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二是县乡政府和县乡银信部门积极协商合作,制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农村科技推广应用,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技示范户(基地)快速发展的放贷政策措施。三是允许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对涉农科技推广服务机构设置进行整合、对不合格员工进行精简分流的改革试点。
(六)恢复和加强相关产业的科研攻关,推动我市农村区域经济、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过去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市县相继成立了不少相关产业的科研机构,如林科所、农科所、柑桔研究所、瓜类研究所等。长期以来这些科研机构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在除了市直几个研究所还存在外,县里的农业科研机构早已名有实无或根本不存在了。我们认为,根据县域经济和农村产业的特点,应该恢复和加强目前仍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和面广量大的传统基础产业的科研工作,如邵东的黄花、玉竹产业,隆回金银花和三辣产业,洞口的生猪和柑橘产业,以绥宁为主的西边几个县的林竹产业,武冈新宁的脐橙、椪桔产业,城步新宁的奶牛产业等,具体办法有二条:一是研究和制订科技人员、社会能人、民营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创办民营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农业科研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力量快速发展;二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培植科研领军团队。以现有的市直农、林、桔、瓜等科研所的科研队伍和产业为基础,组建邵阳市农科院,使之成为我市农业科技的研究中心、技术培训教育中心和科技实验示范推广中心。以此为龙头,引领和推动县、乡基层科研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通过科研攻关,为提高我市优势产业的产量和品质,推进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加速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大宗产品向高效产品转化,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培育市内、县内的区域经济优势产业、高效产品、名牌产品。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