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园地 >
正文内容

苗乡亟待构建特色科辅乡土教材——城步县乡土教育现状探讨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0-18 11:08:19

           

    一、乡土教育现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强县”的战略。按笔者的理解,教育强县就是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掌握技能,热爱城步、服务苗乡,开拓进取、放眼世界。
   

    由此可见,教育强县的立足点是热爱家乡——城步苗族自治县。
   

    只有热爱家乡,才有在家乡创业的热情,才有服务家乡的原动力。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需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情感和智慧最重要的形成期,只有深刻领悟到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多姿的秀美山川,才可能热爱家乡,这就凸显了苗乡文化等乡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观赏过“六•六”山歌节,2011年参加中青班培训,相关部门组织学唱过苗歌,在县55庆中观赏了傩戏和下团龙灯等很有特色的苗文化节目,这是我县传承弘扬苗文化等乡土文化的有益尝试,但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苗文化等乡土文化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构建我县苗文化乡土文化教材,才能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苗乡文化等乡土教育课。
   

    二、乡土教材内容构建的可行性研究(一)文化积淀深厚。在城步苗乡2647.07平方公里的沃土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生息了3000多年的苗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古有杨正修、杨再兴、杨完者、沐英、蓝玉等,今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和湖南省委委员、省外事办主任肖祥清等。傩文化、油茶饮食文化、古苗文文化(如丹口仙鹅村陡冲头古碑石刻)、六月六山歌节、南山创业精神等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教材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二)自然资源丰富。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城步地理特征的生动写照,林业、牧业、矿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城步处处皆风景,围绕“四新城步”的目标,生态城步、魅力苗乡的建设需要依托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如两江青翠峡谷、奇山寨幽谷险峰、玉女飞瀑碧潭、南山“江南呼伦贝尔”、沙角洞银杉“绿色王国”、长安千年杉树王等,这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最珍贵的自然宝藏和最鲜活的教材。
   

    (三)建设成就斐然。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步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条战线、各个行业都涌现出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城乡建设、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民生活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在深闺人不识”,是当前学生对城步建设成就的认识现状,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是最有感染力和信服力,是乡土教材的核心和重点,是激励学生树立理想,勤奋学习、服务家乡、报效桑梓的强大动力。
   

    (四)人力资源堪用。编纂城步苗文化等乡土文化教材,可以挖掘利用本县的人才资源。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主力军。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城步一中、二中、三中、四中、进修学校、职业中专、红旗小学、希望小学等学校有一大批精通业务、潜心教研教改的教师,他们有能力担负撰写乡土教材的重任。二是县政协、文化局、文联等部门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指导并参与编纂教材。三是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社会上有许多热心、爱好人士收集整理和研究苗族文化,如尹建德、刘期斌、唐尧。
   

    三、乡土教材结构分类。城步县的乡土教材容量应涵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沿革、建设成就、苗文化集萃,拟分为地理篇、历史篇、成就篇、苗文化篇、特产篇。规模拟小而精,控制在一本装、十六开100页内,这有利于学校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人教版教材学习任务外学习苗乡文化,从而实现加深学生对家乡感情的教学目标。
   

    笔者相信,城步县苗文化等乡土文化教材的构建成功,将是我县文化建设的一大盛事,是推动我县文化大繁荣的有力举措,是凝聚人心、热爱城步、促进发展的思想舆论基础。乡土文化教材将有力促进各校校本教材的建设,成功实践国家教育部鼓励民族文化研究和校本教研的精神,也将为教育强县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城步科协 陈永祥)